百八三昧

百八三昧
﹝出大智度論﹞ 〔首楞嚴三昧〕, 梵語首楞嚴, 華言健相分別; 梵語三昧, 華言正受, 亦云正定。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於諸三昧行相、 多少、 淺深, 悉能分別了知; 而一切魔惱, 不能破壞, 是名首楞嚴三昧。 〔寶印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於一切三昧, 悉能印證; 然諸寶中法寶為最, 今世後世, 乃至涅槃, 能為利益, 是名寶印三昧。 (梵語涅槃, 華言滅度。 ) 〔師子戲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於一切三昧中, 出入遲速, 皆得自在; 於諸外道, 強者破之, 信者度之; 譬猶師子戲時, 而能制伏諸群獸也, 是名師子戲三昧。 〔妙月三昧〕, 謂菩薩入是三昧, 能除無明暗蔽、 諸法邪見, 譬猶滿月清淨, 無諸障翳, 而能除破黑暗, 是名妙月三昧。 〔月幢相三昧〕, 謂菩薩入是三昧, 一切諸法通達無礙, 皆悉順從; 譬猶大將, 以寶幢作月之像, 人見此相, 悉皆隨從, 是名月幢相三昧。 〔出諸法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能令一切三昧出生增長; 譬猶時雨之降, 而草木皆生, 是名出諸法三昧。 〔觀頂三昧〕, 謂菩薩入是三昧, 能遍見一切三昧, 如住山頂, 悉見眾物, 是名觀頂三昧。 〔畢法性三昧〕, 謂諸法體性, 無量無二, 難可執持, 菩薩入是三昧, 則能決定知諸法性, 而得定相; 譬猶虛空, 無能住者, 得神足力, 則能處之, 是名畢法性三昧。 〔畢幢相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決定持諸三昧法幢, 於諸三昧, 最為尊勝; 譬猶大將得幢, 表其尊大之相, 是名畢幢相三昧。 〔金剛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智慧堅固, 能破諸三昧; 譬猶金剛, 堅固不壞, 而能碎諸萬物, 是名金剛三昧。 〔入法印三昧〕, 謂如人入國, 有印得入, 無印則不得入; 菩薩住是三昧, 即能入於諸法實相, 是名入法印三昧。 〔三昧王安立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於一切諸三昧中而得安住; 譬猶大王, 安住正殿, 召諸群臣, 皆悉從命, 是名三昧王安立三昧。 〔放光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放種種光明, 照諸三昧, 悉皆明了, 是名放光三昧。 〔力進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於諸三昧, 得自在力, 常能神通變化, 度諸眾生, 是名力進三昧。 〔高出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所有福德智慧, 皆悉增長, 諸三昧性, 從心而出, 是名高出三昧。 〔必入辯才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辯說一切三昧, 悉知眾生語言次第及經書名字等, 悉能分別無礙, 是名必入辯才三昧。 〔釋名字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釋諸三昧名字及諸法義, 令人得解, 是名釋名字三昧。 〔觀方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於諸三昧出入自在無礙, 故能以慈悲憐愍平等之心, 觀於十方, 眾生皆得度脫, 是名觀方三昧。 〔陀羅尼印三昧〕, 梵語陀羅尼, 華言總持。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持諸三昧印, 分別諸三昧, 皆有陀羅尼, 是名陀羅尼印三昧。 〔無誑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不生愛恚無明邪見, 於諸三昧都無迷悶之事, 是名無誑三昧。 〔攝諸法海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三乘法皆攝入是三昧中, 如一切眾流皆歸於海, 是名攝諸法海三昧, (三乘者, 聲聞乘、 緣覺乘、 菩薩乘也。 ) 〔遍覆虛空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以三昧力, 能遍覆無量無邊虛空, 或放光明, 或以音聲充滿其中, 是名遍覆虛空三昧。 〔金剛輪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持諸三昧, 於一切法中, 所至無礙; 譬猶金剛輪所往, 無有障礙, 是名金剛輪三昧。 〔寶斷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斷除一切三昧煩惱諸垢, 如有真寶能治諸寶, 令得潔淨, 是名寶斷三昧。 〔能照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以智慧照了諸法; 譬猶日出, 普照世間, 事皆顯了, 是名能照三昧。 〔不求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照了諸法, 皆如幻化, 三界愛欲悉斷, 都無所求, 是名不求三昧, (三界者, 欲界、 色界、 無色界也。 ) 〔無住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照了諸法, 念念無常, 無有住相, 是名無住三昧。 〔無心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心、 心數法, 悉皆不行, 是名無心三昧, (心即心王, 心數法即受想行法也。 不行者, 謂此諸法皆不起也。 ) 〔淨燈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離諸煩惱之垢, 而智慧之燈清淨明發, 是名淨燈三昧。 〔無邊明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以智慧光明, 普照十方無邊世界, 眾生及無量諸法, 皆悉明了, 是名無邊明三昧。 〔能作明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照明諸法; 譬猶暗中然炬, 無不明了, 是名能作明三昧。 〔普照明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即能普照諸法種種三昧門; 譬如輪王寶珠, 光照四邊, 是名普照明三昧。 〔堅淨諸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令諸三昧清淨堅牢, 不為一切垢法之所染壞, 是名堅淨諸三昧。 〔無垢明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能離一切諸三昧垢, 破除一切無明愛欲煩惱, 亦能照了一切三昧, 是名無垢明三昧。 〔歡喜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能生無量無邊法歡喜樂, 是名歡喜三昧。 〔雷光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於無始世來所失之道, 還復能得; 如電光蹔現, 行者得路, 是名電光三昧。 〔無盡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滅諸法無常等相, 即入不生不滅真實之理, 是名無盡三昧。 〔威德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得無量威德, 自在莊嚴, 是名威德三昧。 〔離盡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見諸三昧, 無有窮盡, 而於無量阿僧祇劫, 善本功德果報不失, 離於一切斷滅之見, 是名離盡三昧, (梵語阿僧祇劫, 華言無數時。 ) 〔不動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能知諸法實相, 畢竟空寂, 智慧與三昧相應, 於一切三昧及一切法, 都不戲論, 是名不動三昧。 〔不退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常不退轉, 即是阿鞞跋致, 是名不退三昧, (梵語阿鞞跋致, 華言不退轉。 ) 〔日燈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照了種種法門, 及諸三昧; 譬猶日出, 能照一切世界; 又如燈明, 能破暗室; 是名燈三昧。 〔月淨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智慧清淨, 利益眾生; 又能破諸三昧無明, 如月圓明, 破諸黑暗; 是名月淨三昧。 〔淨明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明了諸法無有障礙, 是名淨明三昧。 〔能作明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與般若之智相應, 能於諸三昧門而作光明, 是名能作明三昧, (梵語般若, 華言智慧。 ) 〔作行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發起先所得諸三昧故, 是名作行三昧。 〔知相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見一切諸三昧中有實智慧之相, 是名知相三昧。 〔如金剛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破一切煩惱結使, 無有遺餘; 譬猶金剛, 能破諸物, 滅盡無餘, 是名如金剛三昧, (結使者, 謂一切眾生為惑業纏縛驅役, 入於生死也。 ) 〔心住三昧〕, 謂心相輕疾, 難制難持; 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攝諸散亂, 心不動轉, 是名心住三昧。 〔普明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於一切法見光明相, 無諸黑暗, 以神通力, 普照世間, 了了無礙, 是名普明三昧。 〔安立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於一切諸功德善法中, 安立堅固, 如須彌山, 安立不動, 是名安立三昧, (梵語須彌, 華言妙高。 ) 〔寶聚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轉一切所有國土, 皆成七寶, 是名寶聚三昧, (七寶者, 金、 銀、 琉璃、 玻璃、 硨磲、 碼瑙、 赤真珠也。 ) 〔妙法印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得諸佛菩薩深妙功德智慧之法, 印諸三昧, 是名妙法印三昧。 〔法等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照了眾生及一切法, 悉皆平等, 是名法等三昧。 〔斷喜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能觀苦、 空、 無常、 無我、 不淨等相, 於一切世間, 心生厭離, 不起樂著之想, 是名斷喜三昧, (苦者, 謂觀五陰之身, 實有生死逼迫等苦也。 空者, 謂身及諸法, 本來皆空也。 無常者, 謂身及諸法, 終歸壞滅也。 無我者, 謂四大各離, 何者是我也。 不淨者, 謂觀身相皆不淨也。 ) 〔到法頂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以般若方便之力, 而到於法山之頂, 是名到法頂三昧, (法山之頂, 以喻此三昧, 在諸三昧之上也。 ) 〔能散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即與空慧相應, 而能破散諸法, 是名能散三昧。 〔分別諸法句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分別一切諸法語言文句, 為眾生演說, 詞無滯礙, 是名分別諸法句三昧。 〔字等相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觀諸字諸語, 悉皆平等; 呵罵讚歎, 無有憎愛; 是名字等相三昧。 〔離字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不見字在義中, 亦不見字在字中, 是名離字三昧。 〔斷緣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於樂中不生喜, 苦中不生瞋, 不苦不樂中不生不知捨心; 於此三受, 遠離不著, 則心滅緣斷, 是名斷緣三昧。 〔不壞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了法性畢竟空寂, 戲論不能破, 無常不能轉, 是名不壞三昧。 〔無種相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了法無相, 而不見諸法種種之相, 是名無種相三昧。 〔無處行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知三毒火然三界故, 心不依止; 涅槃畢竟空故, 亦不依止; 是名無處行三昧, (三毒者, 貪、 瞋、 癡也。 ) 〔離朦昧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於諸三昧中, 微翳無明等, 悉皆除盡, 是名離朦昧三昧。 〔無去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不見一切諸法去來之相, 是名無去三昧。 〔不變異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能觀一切諸三昧法, 皆不見有變異之相, 是名不變異三昧。 〔度緣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於六塵中諸煩惱緣, 悉皆盡滅; 能度六塵大海, 亦能超過一切三昧, 緣生智慧, 是名度緣三昧, (六塵者, 色塵、 聲塵、 香塵、 味塵、 觸塵、 法塵也。 ) 〔集諸功德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修集一切善根功德, 初夜、 後夜, 無有休息, 譬猶日月, 運轉不停, 是名集諸功德三昧。 〔住無心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但隨智慧, 不隨於心, 而住於諸法實相之中, 是名住無心三昧。 〔淨妙華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於諸三昧中, 開諸功德華; 以自在莊嚴, 如樹華開敷, 樹自嚴飾; 是名淨妙華三昧。 〔覺意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令諸三昧, 變成無漏, 與七覺相應, 是名覺意三昧, (無漏者, 謂惑業已斷, 不漏落生死也。 七覺者, 念覺、 擇法覺、 情進覺、 喜覺、 輕安覺、 定覺、 捨覺也。 ) 〔無量辯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得無量辯才, 樂說一句, 經無量劫而不窮盡, 是名無量辯三昧, (劫, 梵語具云劫波, 華言分別時節。 ) 〔無等等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觀一切眾生, 皆如於佛; 觀一切法, 皆同佛法; 與無等等般若波羅蜜相應, 是名無等等三昧, (無等等者, 謂諸佛般若, 世無與等; 而一切眾生平等共有, 故曰無等等。 梵語般若波羅蜜, 華言智慧到彼岸。 ) 〔度諸法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入三解脫門, 超出三界, 度三乘眾生, 是名度諸法三昧, (三解脫門者, 空解脫門、 無相解脫門、 無作解脫門也。 ) 〔分別諸法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分別諸法善、 不善, 有漏、 無漏, 有為、 無為等相, 是名分別諸法三昧, (有漏者, 謂因煩惱惑業, 漏落三界生死也。 有為者, 世間法也。 無為者, 出世間法也。 ) 〔散疑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於一切法中, 疑網悉斷, 得一切諸法實相, 是名散疑三昧。 〔無住處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不見諸法定有住處, 是名無住處三昧。 〔一莊嚴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觀見諸法皆一, 或一切法有相故一, 或一切法無相故一, 或一切法空故一, 皆以一相智慧莊嚴如是三昧, 是名一莊嚴三昧。 〔生行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能觀種種行相。 入相。 住相。 出相, 如是諸相皆空, 亦不可見, 是名生行三昧。 〔一行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與畢竟空相應, 更無餘行次第, 是名一行三昧。 〔不一行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不見諸三昧一相, 以此三昧, 而能兼行諸餘觀行, 是名不一行三昧。 〔妙行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不見諸三昧二相, 即是畢竟空相應三昧; 一切戲論, 皆不能破, 是名妙行三昧。 〔達一切有底散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能以無漏智慧, 通達三有, 乃至非有想、 非無想之底, 一切諸有, 皆悉令其散壞, 是名達一切有底散三昧, (三有者, 欲有、 色有、 無色有, 即三界也。 底者, 即非有想、 非無想天, 以其難到, 故名底也。 ) 〔入名語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識一切眾生、 一切物、 一切法名字, 一切語言, 無不解了, 是名入名語三昧。 〔離音聲字語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觀一切諸法, 皆無音聲語言, 常寂滅相, 是名離音聲字語三昧。 〔然炬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以智慧炬, 照明一切諸法, 無錯無著; 如然炬夜行, 不墮險處, 是名然炬三昧。 〔淨相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清淨具足莊嚴三十二相, 又能如法觀於諸法總、 別之相, 亦能觀諸法無相清淨, 是名淨相三昧, (三十二相者, 足安平相、 千輻輪相、 手指纖長相、 手足柔軟相、 手足縵網相、 足跟滿足相、 足趺高好相、 腨如鹿王相、 手過膝相、 馬陰藏相、 身縱廣相、 毛孔生青色相、 身毛上靡相、 身金色相、 身光面各一丈相、 皮膚細滑相、 七處平滿相、 兩腋滿相、 身如師子相、 身端直相、 肩圓滿相、 四十齒相、 齒白齊密相、 四牙白淨相、 頰車如師子相、 咽中津液得上味相、 廣長舌相、 梵音深遠相、 眼色如金精相、 眼睫如牛王相、 眉間白毫相、 頂肉髻成相也。 總相者, 諸法和合為一相也。 別相者, 諸法種種差別也。 ) 〔破相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不見一切法相, 何況於諸三昧之相, 是名破相三昧。 〔一切種妙足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以諸功德, 種種莊嚴禪定智慧, 悉皆具足清淨, 是名一切種妙足三昧。 〔不喜苦樂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能觀世間之樂, 多過多患, 虛妄顛倒, 非可愛樂; 觀世間之苦如病, 如箭入身, 心不喜樂; 以一切法虛誑故, 樂尚不喜, 何況於苦, 是名不喜苦樂三昧。 〔無盡相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觀一切法, 不斷不常, 無壞無盡, 是名無盡相三昧。 〔陀羅尼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持諸三昧, 而聞持等諸陀羅尼, 皆自然而得, 是名陀羅尼三昧, (聞持者, 陀羅尼名也; 謂得此陀羅尼者, 一切語言諸法, 耳所聞者, 皆不忘失也。 ) 〔攝諸邪正相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於正定聚、 邪定聚、 不定聚, 一切眾生都無所棄, 一心攝取, 而不見有邪、 正等相, 是名攝諸邪正相三昧。 〔滅憎愛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滅諸憎愛, 於可喜法中, 而不生愛; 可惡法中, 而不生瞋; 是名滅憎愛三昧。 〔逆順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於諸法中, 逆順自在, 能破一切邪逆眾生, 能順一切可化眾生, 而又不著逆順之相, 是名逆順三昧。 〔淨光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於諸三昧, 光明清淨, 諸煩惱垢, 皆不可得, 是名淨光三昧。 〔堅固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而於諸法實相, 智慧相應, 皆悉堅固, 猶如虛空, 不可破壞, 是名堅固三昧。 〔滿月淨光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淨智光明具足, 滅愛恚等火, 清涼功德, 利益眾生; 譬猶秋月圓滿, 破諸黑暗, 清涼可樂, 是名滿月淨光三昧。 〔大莊嚴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大莊嚴成就, 見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, 以七寶華香, 莊嚴佛處, 如是等莊嚴功德, 而心無所著, 是名大莊嚴三昧。 〔能照一切世間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照眾生世間、 住處世間、 五眾世間, 一切諸法, 是名能照一切世間三昧, (五眾者, 即色受想行識五陰也。 ) 〔三昧等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觀諸三昧, 不見有深淺之相; 觀一切有為之法, 皆從因緣而生, 與三昧相, 悉皆平等, 無有定亂, 是名三昧等三昧。 〔攝一切有諍無諍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能於一切法中, 通達無礙, 不見是法如是相, 不見是法不如是相; 於眾生中亦無好醜諍論, 但隨其心行而攝受度脫之, 是名攝一切有諍無諍三昧。 〔不樂一切住處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不樂住世間, 以世間無常故; 不樂住非世間, 不著於空故; 是名不樂一切住處三昧。 (非世間者, 出世間之法也。 ) 〔如住定三昧〕, 如即有無不二之義; 又即空也。 謂菩薩住是三昧, 則知一切法如實相, 不見有法過此如者, 是名如住定三昧。 〔壞身衰三昧〕, 身衰者, 謂血肉筋骨等和合為身, 是身多患, 常為饑寒疾病所逼, 以致身衰。 菩薩住是三昧, 故以智慧力, 分分破壞身諸衰相, 乃至不見不可得相, 是名壞身衰三昧。 〔壞語如虛空三昧〕, 謂菩薩住是三昧, 不見諸三昧語業依聲而有, 如虛空, 如幻化, 不生憎愛, 是名壞語如虛空三昧。 〔離著虛空不染三昧〕, 謂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, 觀諸法畢竟空, 不生不滅, 猶如虛空。 雖得是三昧, 而於此虛空三昧之相, 亦不染著, 是名離著虛空不染三昧。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Нужно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?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